这话没错:我一个亲戚农场工人.改制后租种农场近一千亩地.每年交社保一万多。两亩地的农民.出门打工.有单位可以有职工社保.没有单位的可以交自由职业者社保.也可以交城乡居民社保。交社保拿养老金是国策.任何人都不能特殊。
农村?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为国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供养了大部分城里人!现在他们老了!家境好的还可以!大部分人还得为了生活在外面打工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希望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这部分群体!给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到老了!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有所保障!
"农村老人,一定要买养老保险",这说法是否欠妥。既然是老人,应是达到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养老保险可买。正确的问法,应该是"农村人养老要有保障,一定要买养老保险",你怎么看?
我的看法是,除个别富裕有钱又自己不愿意人外,不仅农村人,全社会的人,都要买养老保险。一是因为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实行,是养老保障的方向。二是养老保险不同于商业保险,国家有补贴,有管理,保障性好。三是养老保险分等级,依据"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政策实行。农村人可参加农民养老保险,选择不同档次,灵活性大,交得起。困难的有补助。哪怕最低档次,交的年数多,到时按月也能领一定数目的养老金,比只依靠儿女有保障,也减轻儿女负担。儿女有钱、孝顺,生活更幸福。这样好事为何不要买呢。
当然,个别有钱、富裕家庭,他不愁养老,他不在乎养老金,也有不买。还有个别生怕交了吃亏,比如到时全民养老国家包,不交的人也如现在拿基础养老金一样,拿一样多。我可以说,这在两三代人以內,不可能吃这"大锅饭"。还有人生怕寿命短,交的钱还没拿到手,命没了。怕吃亏不交。不过,这些"极端"认识的人少有。
不是有人说“农村老人一定要买养老保险”,而是国家政策规定,只要是国家公民,都要买养老保险!不买养老保险,就没有基础养老金!(国家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出台时,过缴费年限的年满六十周岁的老人除外。在我们这里,他们的子女必须买养老保险,否则,过缴费年限的老人也是不能领取基础养老金的!)
“不买养老保险,就没有基础养老金”!无论农村人、城里人,都是知道的!农村老人没有不买养老保险的。农村老人和城里不能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老人一样,都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社会养老保险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2014年之前,分城居保、农保。2014年城居保与农保合并,统一称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自从2009年国家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出台后,满60周岁的城乡居民已过缴费年限,未满60周岁的城乡居民没有不买养老保险的,只不过是农村人买的是农保、城市居民买的是城居保,2014年,二者合并,统一名称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所以农村老人和城里不能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老人一样,买的都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无论城乡居民要买足十五年才能享受养老待遇,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不知自己死在哪一天,还有必要买养老保险吗?
现在农村45岁以下买社保真的很有必要,七老八十的人就拿着买社保的钱养老比较合适。
步骤/方式1
第一:打开【微信】
步骤/方式2
步骤/方式3
找到【城市服务】。
步骤/方式4
第四:找到【社保】入口。
步骤/方式5
步骤/方式6
第六:直接交费即可。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作为一个农民工,该买什么样的养老保险呢?我个人的建议肯定是首先考虑职工养老保险。因为职工养老保险可以让自己享受到更高养老金的待遇,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农民工他既然进城务工就业,就有机会和自己所在的企业单位建立全日制的劳动合同关系。那么作为企业单位来讲,就应当依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我们的农民工来建立相应的社保缴纳。
所以通过工作单位来缴纳社保的选择。是最理想的一方面,自己所承担的缴费成本是比较低的,是由个人和企业单位来共同承担的,并且企业单位会承担绝大部分的缴费比例和缴费金额,我们只需要承担一小部分,而且我们个人所承担的这一小部分也只会从工资当中扣除,是不需要你自己额外来支出相应的费用。但可能作为农民工来讲并不是说所有的农民工都会建立全日制的劳动合同,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可能出于自身的原因,或者说出于单位的原因属于临时性的用工。
那么就没有办法建立全日制的劳动合同,但是我们依然是可以按照灵活就业的方式来建立和缴纳职工养老保险,我个人认为只要是你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那么就没有必要去考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毕竟职工养老保险将来享受到养老金的待遇水平才是有保障的职工养老金的待遇至少都可以达到1000块钱左右,我们如果说在十几年以后或者说几十年以后退休,那么一定会高于现在这个水平,对自己将来的养老是能够奠定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tbxdl.cn/post/547.html